「人民币稳定币」呼之欲出?周小川从「6 大角度」全面剖析风险

百款NFT链游免费玩 数字货币支付图解教程 区块链游戏获利技巧

市场盛传中国打算推动「人民币稳定币」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从「6 大面向」,对稳定币的潜在风险发出警告,尤其央行应警惕「滥发货币」、「高杠杆放大」的风险。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昨(27)日以「多维度审视稳定币」,刊登周小川 7 月在闭门研讨会上发言的内容。周小川表示,目前关于稳定币的讨论只是从单一视角出发,如要推演稳定币的运作和未来前景,需多视角的检视。

一、央行视角:防范货币超发与高杠杆放大

周小川指出,从央行视角来看,稳定币最需警惕的有两大风险:首先是发行方在无足额准备金支持下「滥发(超发)货币」;再来是出现「高杠杆放大」,即发行后的运转会产生货币派生的乘数放大效应。

周小川提到,部分稳定币发行方可能缺乏足额准备金,甚至利用存贷、抵押、资产交易等环节产生乘数效应,导致挤兑风险远超储备金承受范围,且现有规则远不足以应付派生与放大。

他认为,稳定币准备金的托管应由央行或央行认可机构负责,否则难以令人放心;同时也需要由监管者对已发行稳定币的实际流通量进行统计和计算,否则无法确知可能的兑付风险规模。稳定币的放大乘数效应也将为舞弊及操纵市场提供机会。

二、金融服务模式视角:去中心化与代币化的真实需求

在金融服务模式方面,周小川提醒,外界需冷静判断「去中心化」与「代币化」的实际需求。他强调:

并非各类金融资产都适合搞代币化,也不是各金融服务环节都适合去中心化。

周小川举例说明,中国及亚洲的零售支付早已透过行动支付、数位人民币与跨境快速支付实现高效率。截至目前,集中管理的帐户系统仍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以全面代币化来取代以帐户为基础的支付系统,立论依据不足。

三、支付系统视角:技术路径与合规挑战

至于支付系统的升级,周小川认为不能只看效率,还要顾及安全与合规。包括身分验证(KYC)、反洗钱(AML)、反恐融资(CFT)等合规环节,都是稳定币必须面对的挑战。他直言,目前稳定币支付业务在合规性上仍有明显不足。

四、市场交易视角:市场操纵与投资者保护

在市场交易层面,周小川提醒,稳定币市场早已出现价格操纵与诈欺案例,然而,在改进后的现行制度架构下,无论是美国《天才法案》、香港的相关条例,或是新加坡的监管规定,对于这些问题都尚未做到令人放心。

周小川指出,如果尚不能有效防范市场操纵行为,再吸引不合资质的投资人入场,风险更将进一步放大。

五、微观行为视角:各参与方的动机

在微观行为层面,周小川指出,稳定币发行方多为追逐利益的商业机构,然而支付系统中有些功能属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宜完全交由商业利益主导。

他认为,需要审视各参与方的动机,应该对哪些领域适合市场化主体、哪些属于基础建设性质有清楚界定;同时也要警惕稳定币被过度用于资产炒作的风险,方向上的偏离可能会引发诈欺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六、流通路径视角:从发行到回收的循环机制

最后,周小川提醒,若缺乏足够的需求场景,稳定币未必能进入有效流通,即有可能领了发行牌照却发行不出去;如果用于支付这条主线不通畅,稳定币进入流通的主通路会过度指望于炒作虚拟资产,从而产生健康性担忧。

此外,稳定币被当作交易时刻的临时支付媒介,还是被当作一定时段的价值保存工具,会影响稳定币发行后在市场上的存留量。

百款NFT链游免费玩 数字货币支付图解教程 区块链游戏获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