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发展前景,电子支付体系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比特币吸引了广泛关注,而稳定币则被视为有潜力彻底变革全球支付体系的创新工具。稳定币通过以法币或资产作为抵押,确保其价值与特定法币锚定,从而实现价格稳定,具备一定的货币属性,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成为支付手段的可选项之一。

稳定币的发展前景,电子支付体系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自2019年以来,众多商业巨头如IBM、JP Morgan、Facebook、沃尔玛和高盛等纷纷宣布探索稳定币。其中,Facebook于2019年6月推出的Diem(前身为Libra)和JP Morgan在2019年2月推出的JPM Coin影响尤为显著。2021年1月,美国货币监理署发布公开信,允许国家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使用公有区块链和稳定币进行结算。此外,Visa在2021年3月宣布支持客户使用“USD Coin”(USDC)在其支付网络上进行交易。

Facebook推出Libra后,各国和国际组织开始关注稳定币的监管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的监管原则。例如,G20成立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2020年4月发布的《应对全球稳定币带来的监管挑战(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十项监管原则,强调全球稳定币应纳入现行监管框架,但需根据不同稳定币的运行机制和经济功能,具体分析适用的规则和监管职责。

2020年11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报告《稳定币:风险、机遇和监管》,认为稳定币的监管应基于其提供的便利性,而非仅限于现有框架,建议实现“嵌入式监管”,将监管要求直接融入稳定币系统中。

在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锚定法币稳定币市场,监管机构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2020年9月,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发布指南,允许联邦特许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为稳定币发行商存储储备金,但仅限于1:1锚定单一法定货币的稳定币,并要求银行每日验证储备账户余额。

于佳宁指出,美国的稳定币监管框架仅适用于已获得监管部门审查并接受持续监管的稳定币,如USDC、GUSD和PAX等。要推动合规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支付,国际社会需达成共识,形成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国际组织的参与和各国的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